近几日,巴彦浩特6组城市地标性公共雕塑惊艳亮相,“丝路驼乡”、“地毯之城”、“马踏飞燕”、“奥运常青”、“长调交响”等,这些艺术人文新地标以新的身份赋于这座城新的姿态,新的活力和新的符号,在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视觉形象的同时,实现了阿拉善从功能性驼乡向艺术化驼乡的蝶变。
绿树成荫,樱草纷飞,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无论是初春,还是盛夏,仲秋还是严冬,就让我们徜徉在城市的每一处景致当中,从那里开始阅读这座城市,体验与时光一起变老的美好。
丝路驼乡
“丝路驼乡”中圆环象征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融合,中部环衬以骆驼及群山。骆驼是阿拉善的象征,地毯是阿拉善的名物,意为驼背载着地毯,越过群山,将阿拉善的美名传向世界。
地毯之城
“地毯之城”设计选取阿拉善特色毛毯及阿拉善地区和蒙古族传统的纹样图案为元素,空间中飘荡摇曳的线性构筑,宛如城市里舞动的飞毯,其造型轻盈、构思巧妙,以视觉语言诠释出阿拉善“地毯之城”的美誉。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中国国家旅游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底座形态从中国汉代建筑样式中进行再创造,赋予整个雕塑地域化和文化的内涵。
奥运常青
“奥运常青”中五环是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象征,蓝色的丝带是阿拉善的文化血脉,奥运精神和阿拉善文化在此迸发生命的活力。
长调交响
“长调交响”的两组雕塑中分别表现了西方和蒙古音乐中弹、拉、吹、唱的表现形式。两边的音乐人各自沉醉在音乐声中,表达出交流、融合的国际视野。
沙生植物园“金叶子”
沙生植物园凉亭
贺兰草原蒙古包
敖包生态公园一角
巴音湖阿拉善地图雕塑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