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
3天采集10万余份核酸检测标本
这些“大白”用敬业和汗水温暖冰城
6小时完成全院患者、医护人员、工勤人员和在院学生等余人的核酸检测排查工作,全体人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线上核酸检测不限号,加派11支应急核酸采集小组,24小时核酸采集,为余名市民提供核酸采集和检测服务;先后组织6批余名护理人员,走进南岗、道里、香坊的18个社区,圆满完成了近7万名市民的核酸采集任务……
在这个微凉的深秋里,短短3天时间,哈医大一院的护理人员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顺利完成了10余万份核酸采集任务,这些全副武装的“大白”们也用敬业和汗水温暖了哈尔滨这座城。
“采了多少份核酸,就收到了多少份感谢”
22日早六点,天刚微亮,哈医大一院静配中心林丽娜护士长和高磊护士长带领群力院区20医院出发,前往建国街社区支援核酸采集任务。
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采集核酸
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她们不敢喝水,不上厕所,中午只有半个小时吃饭的时间,提前完成了余份的核酸采集任务。被采样的居民中,有年幼的婴儿,有年迈的老人,有行动不便的孕妇,医护人员耐心引导,动作轻柔。很多前来检测的群众、社区工作人员都发出由衷的感叹:“感谢你们,你们真的辛苦了。”
晚上结束采集任务时,收拾好垃圾、脱下防护服的“大白”们,双手已是冰冷麻木,但心里却格外温暖。“采了多少份核酸,就收到了多少份感谢,这份认可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宝宝不怕啊,咱们看看动画片,米老鼠干什么呢……”23日上午,香坊区亚麻社区来了许多做核酸检测的小朋友。一名4岁的小朋友做核酸检测时有些紧张,无论妈妈怎么劝说也不肯张开嘴巴。
为了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大白”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只见哈医大一院的护士张允熙掏出手机,开始播放动画片,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她这边鼓励孩子勇敢张大嘴巴,另一边的护士眼疾手快地完成了核酸采集。看到这有爱的一幕,身后排队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护士播放动画片鼓励孩子采集核酸
采集过程中,一些老旧小区都没有电梯,遇到有腿脚不方便的、瘫痪在床的、因病无法下楼的特殊人群,医护人员都会一一核实,爬楼梯上门完成采样。
“我们体力好,动手能力也强,面对强度大一点的工作,我们更应该发挥出优势。”哈医大一院男护士关洪波从事护理工作15年,这次他主要负责为社区的一些行动不便的人群入户采集核酸。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怕爬了不知多少级楼梯,浑身早已被汗水湿透,一脸疲惫的关洪波仍微笑着说:“虽然很忙很累,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护士上门为卧床患者采集核酸
据了解,面对哈尔滨市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哈医大一院在快速启动科学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安全就医的同时,还积极响应黑龙江省卫健委和哈尔滨市卫健委有关要求,派出9批人的医疗队,支援巴彦县、医院和南岗、道里、香坊的18个社区,用专业、敬业和担当,筑牢守护冰城人民健康的铜墙铁壁。
哈医大四院护士打着手电筒完成核酸检测
22日晚,在哈尔滨市松北区松安街道大正莅江核酸采集点突然停电,哈尔滨医院的四名护士用手电照亮采集点,坚持采集完最后一例样本。此时,外面下着冰凉的秋雨,采集点里的那束光温暖了现场群众的心。
核酸采集点,开启手电筒保证核酸采集进度
在手电筒的照耀下,医护人员坚持了一个多小时
哈医大四院支援松北区核酸检测的重症科护士郝迎秀向记者介绍说:“22日,我们奉命前往松北区采集点,从早晨7点到下午4点多连续奋战了9个小时,又累又渴,但听说还有很多刚下班回来的居民等待采集后,为保证居民随来随采,我和刘雪娇、张莉、张佳琦四个人决定延后吃饭,先把活儿干完。晚上将近九点,核酸采集室突然停电,此时还有大量居民在室外雨夜里排队,为了不让居民长时间等候和加快检测进度,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后找来两个手电筒,我们四人团队,一名护士负责采集,组里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打光,另外两人怕居民摔倒负责维持秩序。这手电筒虽小,拿起来可不容易,不但需要照亮棚顶和墙面,还需照标本试剂管,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最后一名居民采集完毕,丝毫没有影响采集的质量和进度。”
准确无误地采集
据记者了解,郝迎秀是年初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医护人员,这次支援核酸采集工作,她又是第一时间报名前往工作一线。
郝迎秀(右一)和刘雪娇、张莉、张佳琦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胜利完成采集任务
据悉,9月22日,哈医大四院先后派出两支核酸采集队共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松北区全员核酸采集工作。哈医大四院采集队进驻70个采集点,共计完成人次的采集工作,入户采集20多户。采集医护队员中,很多人参加过援助武汉、援助绥化医疗队,具有丰富的抗疫医疗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