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立足部门职能和实际,针对中央督导反馈问题,构建“交通+公安+城管”的联合执法模式,建立3项议事规定、3个流程规范、19项制度,打出六记“组合拳”,强力推进治乱整改,推动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组合拳一强责任
——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局党组中心组和全局各级党组织专题学习内容。
——实行责任清单制,印发整改方案,对整改问题逐条认领,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一责任人等制度,层层压实责任。
——结合巴彦县夏立颖案、依兰县马天兵案、方正县丛殿涛案等典型案例,印发《吸取案件教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引以为戒、以案释法。
组合拳二强排查
——发布行业公告。发布“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公告”和“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征集涉黑涉恶涉乱线索通告”。
——实行重点排查。将物流运输市场、长途客运线路及黑车非法营运等作为重点,组织各行业管理部门开展线索排查,统一建立管理台账。
——坚持集中排查。结合中央督导反馈意见,组织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重点对长途客运和旅游客运等重点领域排查。
组合拳三强联动
——构建“交通+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模式,与公安交警、巡(特)警、城管等单位开展不定期联合执法。
——协同旅游执法部门,会同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风景区、中央大街管委会等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多次在景区景点开展综合治理行动。
——集中开展“打击非法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和“旅游市场交通运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攻坚六十天深入推进非法营运整治专项行动”“查处假冒巡游出租汽车专项行动”等专项整治。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从行业监管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点乱象入手,严把市场准入关,持续开展道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网约车、货运市场专项治理,督促相关企业落实责任,堵塞监管漏洞,不断健全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组合拳四强机制
——规范执法流程,严把决策决定关。按照凡是行政执法工作必须经过党委研究讨论决定,凡是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凡是变更处罚决定的必须逐级按照权限审批履行法定程序,制定三项议事规则,公布“十条禁令”。
——按照执法调查、案件审核、处罚执行相对分离的原则,梳理制定三个工作流程规范,规范执法行为。年至今,共立案处罚起,查处各类违规行为起,查扣非法营运车辆台,处罚网络预约平台公司起,非法营运网约车56台,没收车辆25台,行政罚款.8万元。
——建立违法车辆数据库,对涉嫌非法营运车辆进行信息比对,对2次以上违法车辆按照法律规定予以没收,年以来共计没收车辆15台。
——与公安交警、刑侦等部门建立案件移送机制,移交违法案件,目前已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23起,接受公安部门移交案件10起。
——与法院沟通、协调,对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采取司法强制措施予以执行,目前共有66起案件已经进入法院执行程序。
——完善监管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针对出租车废业办理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完善19项制度。年以来,依法收回2台存在严重服务质量问题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注销20名失信从业人员的资格证,公开曝光出租汽车违规行为55起。
——实施行业立法,破解监管难题。针对私家车假冒巡游出租汽车运营监管难问题,完成《哈尔滨市查处假冒巡游出租汽车若干规定》立法工作。目前共检查车辆余台,教育训诫50余人(次),查扣涉嫌违规违法车辆27台,对其中14台进行罚没、对13台车辆驾驶人进行罚款。
组合拳五强整改
——先后印发《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中央扫黑除恶第14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扫黑除恶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扫黑除恶行业监管责任缺位问题整改实施方案》等,从市局、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局属行业管理部门三个层面整改行业监管责任缺位问题整改。
——严格要求各区、县(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局属各行业管理部门,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区县(市)的行业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重大决策全程纪实、预警分析等制度,并组织开展地毯式排查。
——按照各自职责,深入线路、企业对本辖区和本行业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认真填写排查记录,做到百分之百、全覆盖,不留死角。
组合拳六强宣传
——以市政府网站、局网站、新闻媒体为宣传平台公布重点打击内容和举报形式,引导民众举报交通运输行业涉黑涉恶线索。
——利用公路客运站LED电子屏和1.5万余台出租车上LED电子屏、0余台公交车车载电视和余长途客车及旅游客车车载电视组织开展宣传。
——局属各行业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发动,进一步拓展宣传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