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巴彦县 > 巴彦县美景 > 内蒙古的郭勒多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的郭勒多内蒙古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22 13:37:29
“锡林郭勒”“霍林郭勒”“乃林郭勒”“奈尔松郭勒”“哈乌鲁郭勒”……在内蒙古“郭勒”可真不少,为什么内蒙古有这么多“郭勒”?“郭勒”究竟是什么意思?“郭勒”,系蒙古语,意为“河”,主要指固定流域的活水,有时“郭勒”会转写为“高勒”。在清代汉籍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使用“郭勒”的称呼,伊犁郭勒、图斯郭勒、塔拉斯郭勒等。中温带气候下的内蒙古,“郭勒”众多,共同构成内蒙古的美丽画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之地的“丘陵之河”锡林郭勒,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游猎和养畜的氏族部落。锡林郭勒,系蒙古语,也作“西林果尔”,“锡林”意为丘陵,“锡林”“郭勒”合意为“丘陵之河”,因境内有一条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彦敖包北麓的锡林郭勒河而得名,每逢夏季,水草肥美,满眼皆翠。向东,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这里有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霍林郭勒”。“霍林郭勒”由蒙古语音译而来,“霍林”为美食、茶饭、休养生息之意,“霍林郭勒”即为美食之河,寓意富饶美丽之地。特色美食涮羊肉、酱骨头、羊蝎子、铁锅炖鱼……在这里,总有一款美食俘获人类挑剔的味蕾。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摇篮,传承着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乌兰察布市北郊,有一条纳尔松郭勒河,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霸王河”。纳尔松郭勒河在蒙古语中意为“松林河”,古时候这里青松参天,所以得名为纳尔松泉。这条绵延百里的“霸王河”,在民间还有一个关于英雄少年的传说。相传,纳尔松河河床原本是一片松林,松林的深处有一个泉子,常引来仙女前来洗浴,长年累月这里流淌成河,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可不知是什么时候,从天上落下了一条据说是因为偷看仙女洗浴被撵出天庭的孽龙。到了凡间后,它不但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地胡作非为,常常致使河水泛滥成灾,两岸居民苦不堪言。为了铲除它,人们在民间到处求神拜佛。有一天一老汉正上山告庙,突然看见一少年在山门前,三拳两脚就打死一只猛虎,老汉马上拜到他的脚下,述说居民之苦。这少年二话没说,扶起老汉就跟着他来到纳尔松河边,瞅准了时机,少年一举擒拿住了孽龙。人们为感激这少年的恩德便请他留下姓名,他答道:“我乃人称三害之一的小霸王周处是也。”从此人们为纪念他就称此河为霸王河。“霸王河”,见证了百姓反抗压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春天一样的河流”,哈乌鲁郭勒则是“峰回水转,森林曲水之最”的最佳代言。哈乌鲁郭勒,蒙语的意思是“春天一样的的河流”,俄语则译为“弯弯曲曲的河流”,蜿蜒曲折的哈乌鲁郭勒千曲柔美,常年流水不断,堪称“森林曲水之最”。同时,哈乌鲁郭勒还是额尔古纳河中游汇入的主要支流,也是三河牛、三河马的故乡。哈乌鲁郭勒汇聚了几十条大小支流和地下涌泉,流经之地为大兴安岭森林腹地,河水清澈甘甜,在这里的土地、森林里,留有拓跋鲜卑、蒙古先祖的足迹。也养育着现代额尔古纳各族人民。北河阿日高勒、富饶的河巴彦高勒、乃林河“乃林郭勒”……绿草如海,河曲流银,这些“郭勒”“高勒”地名,无不体现着蒙古族人民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也记录着它们独特的故事。(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坤实习生梁艳琴)参考文献:[1]高文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年12月:第页[2]敖其图:内蒙古政区地名简述——锡林郭勒盟篇内蒙古史志年第5期,第63页[3]李树新.内蒙古地名文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2[4]百度百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zx.com/byxmj/1989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