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巴彦县 > 巴彦县环境 > 来了巴彦淖尔喜迎黄河流域地市党报宾朋

来了巴彦淖尔喜迎黄河流域地市党报宾朋

发布时间:2024/4/16 12:43:09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481240.html

8月7日至8日,黄河流域地市党报社长、总编辑和文化副刊负责人等40多人相继来到巴彦淖尔,参加“相约黄河至北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看巴彦淖尔联合采访活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的巴彦淖尔人,为远道而来的朋友送上温馨的问候,献上饱含祝福的哈达。

“真是一处人杰地灵的宝地。”甘肃省定西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朱红霞说。

“在巴彦淖尔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地域文化,这里的生态保护成果显而易见。”山西省长治日报社编辑中心副主任暴爱国十分期待接下来几天的行程,“我们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开展采访活动,相信到时对巴彦淖尔这个城市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巴彦淖尔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齐全,境内有大小湖泊多个,其中乌梁素海面积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里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是世界三大优质小麦产地之一,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这里的风光资源稳定性好、开发价值高,年日照时数在小时左右,资源量居全国前列;这里区位优越,有公里中蒙边境线和常年开放的甘其毛都口岸,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沿黄经济带的重点城市,包兰铁路、京藏高速、京新高速横贯东西,国道北出蒙古国、南下广西防城港,是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枢纽。

当前,巴彦淖尔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协调推进高水平生态保护、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人民生活、高效能社会治理、高标准党的建设,加快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清洁能源和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及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型冶金化工产业集群,全面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防沙治沙模范区、现代高效农业集聚区、产业绿色转型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书写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新篇章。

巴彦淖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恐龙化石宝库”;有5万多幅阴山岩画,被誉为“古代北方各民族文明历程的千里画廊”;是我国古长城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长城博物馆”。千百年来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兼容并蓄、独具魅力的河套文化。这是黄河文化开放性与包容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

8日,与会人员到河套文化博物院参观、开展阴山岩画拓片体验,并到巴彦淖尔日报社了解媒体融合经验做法等。

9日至10日,与会人员将沿着总书记考察巴彦淖尔的足迹,到乌梁素海、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等地开展联合采访活动。与会人员及巴彦淖尔市相关专家学者还将围绕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增强黄河文化符号和形象的吸引力、感召力,打造一批具有黄河文化底蕴、凸显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进一步丰富文化副刊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共同讲好黄河故事,为推动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石宇/文

图片:齐鸿雁

视频:陶飞吴昊

编辑:陈龙校对:贺诗宇

审核:田昌监审:张呈宇终审:常尚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zx.com/byxhj/2029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