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巴彦县 > 巴彦县古人 > 每天学习一种中草药杠板归

每天学习一种中草药杠板归

发布时间:2020/5/15 18:55:26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https://m-mip.39.net/pf/mipso_5061112.html

杠板归别名:

扛板归、

河白草、

贯叶蓼。

民间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两个农民在山上干活,其中一人一不小心被一条毒蛇咬伤了脚,他自己也没在意,以为是被虫子咬了,就只管干活了,过了不久,他怎么就感觉到自己的脚开始肿痛,并且被咬的伤口周围颜色发黑,赶紧就大声呼喊在远处一片山地上干活的另一个人过来,那人听到后就立刻赶了过来了,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被毒蛇咬了,因为伤者脚上肿痛而又无法坚持行走山路,自己又因山高路远背不动,就只能急忙向山下奔去,赶紧赶回村里喊人来抬,只能回家请医救治了。

说来也巧,刚好被一位上山采药的郎中迎面碰到,问他为何急忙跑下山去,在得知情况后,郎中出于安全考虑,一面让他赶快下山找人来抬,一面自己迅速赶到伤者身边进行救治,过了好一会,山下的人终于拿着抬人的杠子和木板赶到了伤者的地方,可是却见伤者脚上敷着打烂的草药,脚板上的毒蛇伤已肿退毒消,还可以正常走路了,不用人抬也已经能自己走下山去了,于是来人只好又扛着杠子和木板回村里去了。后来,受伤者请郎中一起回到村里用餐,问到郎中用的那味草药名称时,郎中就拿出采带回家备用的这种长着三角叶子,带着倒勾刺的草药对村民们即兴道:“就叫它‘杠板归‘吧,今后一旦有人被毒蛇咬了,只要及时用上这个草药,也能自己走回家的”。

所以‘杠板归’这个草药名就这样一直流传沿用至今了。虽然这个杠板归治蛇毒的疗效不一定有传说的那么神奇,或许还要加上内服或割破伤口吸放毒血等关键方法,但我们也能从这个传说中,大概了解到了它能治疗蛇毒的这一功效。

植物识别

多年生蔓生草本。茎有棱,红褐色,有倒生钩刺。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近二角形,长4~6cm,宽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脉疏生钩刺;托叶鞘近圆形,抱茎;叶柄长,疏生倒钩刺。花序短穗状;苞片圆形;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结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球形,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山谷、灌木丛中或水沟旁。

中药识别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有棱角,多分枝,直径可达0.2cm;表面紫红色或紫棕色,棱角上有倒生钩刺,节略膨大,节间长2~6cm,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髓或中空。叶互生,有长柄,盾状着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近等边三角形,灰绿色至红棕色,下表面叶脉和叶柄均有倒生钩刺;托叶鞘包于茎节上或脱落。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圆形,花小,多萎缩或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酸。

来源:为蓼科植物杠板归的地上部分。

采集加工:夏季花开时采割,晒干。

性味归经:酸,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经典附方

①治水肿胀: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打碎煎服。(《救生苦海》)

②治急性扁桃体炎:石豆兰(兰科麦斛)一两,扛板归二两半,一枝黄花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瘰疬:扛板归七钱,野南瓜根三两,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孕妇忌服。(《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痈肿: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水煎,调黄酒服。(《福建中草药》)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yanzx.com/byxgr/696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