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你最近一次乘坐班车是什么时候?”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性,这样的一个简单问题,却会让许多巴彦浩特居民思索半天才回答的出。回想过去,手提背包、挑箩背筐、前拉后拽,曾有多少人在汽车站踏上班车,拎着一张车票,出发、中转或者离开;在嘈杂拥挤的班车内,开始一次匆忙出行,或是一场久违的赴约,亦或是一段乡愁……客运班车,像是一个载着希望、收获、劳动和思念的箱子,在不同的旅途中给人们留下不同的回忆。自上世纪70年代初,巴彦浩特 家汽车站启运到如今,记忆中的班车似乎近在眼前,却又渐行渐远。
承载的记忆
走进巴彦浩特汽车站,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空间,先进的设备,舒适的环境。安检、售票、发车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眼前热闹的景象似乎与眼下的生意萧条很难对称。据了解,自年9月开始投入运营的新汽车站,只经历了一年的高光时刻,便迎来5年客流量连续下滑,二矿等部分短途线路接连停运。
“现在去银川进货,一般都是自己开车去。但在以前的好多年,去银川都是坐班车,15分钟就有一趟。”家住巴彦浩特的包晓灵对记者说,在她的印象里,最早大家去银川都是坐班车,从老汽车站出站后,司机还经常在路边等一会儿,因为能顺路揽上不少客人。赶上人多,班车前置的发动机箱盖上也都坐满了人,车内非常拥挤,时不时就要停车,感觉特别闷。记者了解到,仅巴彦浩特至银川线路,不算节假日加班营运,最多时能达到每日32辆班车运行,上座率 能达到50%,但如今每天15辆班车运行,平均上座率仅能达到30%。
一位在汽车站检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客运市场最红火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站内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接到亲朋好友的电话,要求帮忙买票。而如今,曾经拜托买票的亲朋好友已经开始劝自己赶紧转行,在她的印象里,还是那个下面的老汽车站 ,挤是挤了点儿,但是热闹。
被瓜分的蛋糕
众所周知,近几年,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私家车的普及让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相比之下,传统的客运行业显得有些滞后,而顺风车、“黑车”、网约车的流行,让本来不大的市场“蛋糕”瓜分起来时显得无情。崭新的巴彦浩特汽车站虽然不失气派,但少了人气的烘托,门前稀疏的进出人流与出租车和“黑车”相衬,显得越发落寞。
11月1日起,全天11班次巴彦浩特至吉兰泰的黄金班线由于亏损严重,暂时停运。此前,这条班线已风雨无阻运行近60年,而停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被瓜分无几的客流。班车司机刘强(化名)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长,汽车客运市场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客源量变少是不争的事实。车站外为数不少的‘黑车’,更让连续下滑的营业额雪上加霜。”
不仅此条班线,已停运的短途班线已完全被“黑车”垄断,巴镇至银川和巴镇至乌海等长途班线更是重灾区,“黑车”司机明目张胆地在车站门口揽客。汽车站内带班班长马宏颖说:“这样的情况一直都有,但是以前客流量多,影响看不出来。现在就不行了,每一位乘客对司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站内的一位老大姐,有一次气不过就与‘黑车’司机理论起来, 被打至住院,以前司机更是经常与‘黑车’司机发生冲突,但是没用,遏制不了。”
处在转型的路口
虽然看上去客运市场近年来因各种外界因素持续低迷,但记者注意到,传统客运的运营模式是固定站点、固定车型、固定线路、固定发车时间。在人们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这种运营模式的弊端显得十分明显,虽然客运市场逐年萎缩,但人们出行需求却与日俱增,如何为广大旅客提供多层次、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对于客运行业已迫在眉睫。
以巴彦浩特至银川和乌海两条线路为例,网约车、“黑车”虽然要比班车票价昂贵,但是乘客享受到的服务却大有不同。从速度方面来说,要比班车节省一个小时,从舒适方面来说,“黑车”、网约车更加干净,并且可以上门接送,免去了打车带来的不便;从价格方面,游客可以选择在目的地下车,省去了二次打车费用。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虽然在种种的竞争压力下,客运班车营运情况并不乐观,但不少居民还是对客运班车抱有极大希望。“人们已越来越追求既高效又舒适的出行方式,如果客运行业仍以老大自居,可能会被市场逐渐淘汰,这是很多城市客运单位都会遇到的情况。但在我看来,客运班车的安全性、平价性和规律性的特点在市场中确实还是占有一定优势的。毕竟客运站服务的不仅仅是我们本地居民,还有很大一部分外地游客和务工人员。”居民王清华说,大家都说客运行业“寒冬已至”,但他认为,历经寒冬,才能迎来春天。
阿拉善日报融媒体记者:包云峰
编辑:王筱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